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职业指导

学生就业多陷阱 毕业求职擦亮眼

来源: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      人气:
      明明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,公司却非要求自己花上一笔不菲的费用接受他们的“培训”;广告上写的是“国际金融集团招聘‘储备干部’”,实际上招的却是没有底薪的保险代理人。在不少针对应届大学生的招聘中,类似这样的陷阱五花八门层出不穷,涉世未深缺少社会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识破招聘中的这些“猫腻”,还真是不太容易。
     要想“上岗”先得交钱
     一家招聘网站的“职场速递”栏目日前发布了某公司招聘软件开发人员的信息,复旦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小邬觉得招聘要求与自己的条件比较吻合,便按广告致电这家公司询问。不料一问之下才得知,原来要获得这份工作要先交纳8800元,接受该公司指定的某培训中心为期三个月的“软件开发技术与规范培训”。
     小邬询问了培训内容,发现都只是些软件开发中较为基础的技术,便表示自己熟悉这些知识并持有相关资历证明,是否可以用考试代替培训。然而对方却说:如果要上岗,就必须先接受培训。小邬又提出想上门看一看,对方明确表示了拒绝,随后便挂了电话。小邬找出招聘启事一看,发现在最底部果然有着“谢绝来访”几个小字。小邬觉得很奇怪:培训的目的无非是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知识,既然自己已经满足这些条件,为什么一定要花一笔数目不小的冤枉钱呢?小邬说,这样的“培训”,很难不让人把它和牟利联系起来,甚至不排除欺诈的可能。
     招聘岗位另类“包装”
     另一位应届毕业生小章同学遇上的事情让人更加啼笑皆非。他在网上看见一家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的招聘启事,招聘岗位包括经理助理和中层管理人员等,条件很是诱人。求职心切的他马上向该公司投递了自己的简历,随即便收到了面试通知,然而当他赶到公司面试时看见的却是“×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”的招牌。小章抱着疑惑的心情通过了一轮笔试和三轮面试,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应聘的职务正是俗称“保代”的保险代理人。
     公司宣称只要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完成业绩指标,就能晋升主管并退还所交费用。然而小章真正开始做了之后才发现,对一个刚刚踏上社会的毕业生来说,完成公司规定的指标的可能性可以说几乎为零。他坚持了一个多月,最后只能选择退出。而公司得知小章不愿签约后表示,之前交的所有费用都不能退。对方还对小章建议,让他交了1020元押金,签约后在第一个月的工资中拿回200元再办理辞职。小章当然不愿意莫名其妙地又拿出一大笔钱,然而无凭无据又非强迫,事到如今,他也只好当自己“花钱买了个教训”。
    职场“擦边球”值得警惕
     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为了让员工能尽快适应岗位,有些企业确实会在上岗前要求员工参加针对岗位的定向培训,但这类培训一般都不会超过100课时,安排得再松散也都会在一个月内结束,相对价格也不会太高,通常在几百元左右。
     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老师表示,学校就业中心在搜集招聘信息时,首先就会加以筛选,删除那些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虚假信息。假如同学们一旦发现自己应聘的工作有和广告宣传不符的情况,一定要果断地对公司说“no”。  
关闭】 【打印